91青青操,欧美一区二区免费电影,久久精品97,午夜久久久,99re6精品,国产午夜三级,久草999

中國風物 | 盈而不滿

來源:中央紀委國家監(jiān)委網(wǎng)站  發(fā)布時間:2025-03-03   點擊數(shù):

       欹器,是古代一種傾斜易覆的盛水器,盛水少時則傾,盛水適中時則正,盛水滿時則覆,因這一特質(zhì),其常被古人放置在身邊,用以反思警醒自己,故又被稱為“宥坐之器”。

  欹器最早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時期,當時的先民為了汲水,發(fā)明了一種尖底、口小的陶罐,并根據(jù)力學原理在罐腹中央偏下位置設(shè)計了兩個系繩用的環(huán)耳,當空罐被繩子吊起時,呈傾斜狀態(tài)入水,水更容易進入罐中。先秦時期,人們在這種生活用具特殊構(gòu)造的啟發(fā)下,制作出了欹器這種器物。老子弟子辛文子在《通玄真經(jīng)·守弱》中記載“三皇五帝有戒之器,命曰侑卮,其沖即正,其盈即覆。”這是關(guān)于欹器的最早的古文獻記載,后在《荀子·宥坐》中出現(xiàn)了關(guān)于孔子與欹器的記載。

  兩千多年前,孔子到魯桓公廟里參觀時,就看到了這種器物,他形象描述了其“虛則欹,中則正,滿則覆”的特征,因勢利導(dǎo),教育弟子聰明睿智要用樸拙保持,功成名就要用謙讓保持。這種盈滿之道對當今領(lǐng)導(dǎo)干部修身從政仍有重要啟示價值。

  首先要力戒貪欲,慎防“滿則覆”。孔子理性地認為人人都有正常的欲望追求。他說:“富與貴,是人之所欲也,不以其道得之,不處也;貧與賤,是人之所惡也,不以其道得之,不去也。”意思是富貴是人人都喜歡得到的,貧賤是人人都希望擺脫的,但是求得富貴和擺脫貧賤都需要用符合“義”的方式。對于當今領(lǐng)導(dǎo)干部而言,更應(yīng)該做到“慎欲”。古人講“本心如日月,利欲食之既”,那些因貪腐落馬的官員,就是因欲望過滿、自視過高,最終走向了覆滅。正如孔子觀欹后喟然之嘆:“吁!惡有滿而不覆者哉!”

  其次要摒棄無為,杜絕“虛則欹”。欹器并不倡導(dǎo)人無所作為,因為空了就會傾斜??鬃拥牡茏幼訌堅?jīng)問孔子如何治理好政事,孔子回答:“居之無倦,行之以忠?!边@既是一種孜孜以求、堅持不懈的敬業(yè)精神,也是一種樂以忘憂、樂此不疲的工作境界。從古至今,這種舍我其誰的擔當品質(zhì),深深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品格。無論是鞠躬盡瘁,死而后已的三國名臣諸葛亮、還是領(lǐng)導(dǎo)干部的楷模孔繁森、抑或是扎根脫貧一線的黃文秀,他們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歷史長河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。但也有少數(shù)“躺平式”干部,見到工作“兩手一攤”,碰到問題“兩眼一閉”,不作為、懶作為,長此以往,便會形成無水欹器“虛則欹”的狀態(tài),變得空虛而傾斜,歸根到底,還是理想信念缺失、責任心不強導(dǎo)致。

  最后要把握分寸,實現(xiàn)“中則正”。長期以來,總有人把欹器“中則正”的狀態(tài)理解成:半滿則為正。認為折中主義、甘居中游等就是中庸,其實不然。朱熹認為“中者,不偏不倚、無過不及之名。庸,平常也?!膘テ魉w現(xiàn)出的中庸之道,并不是半滿和平庸的狀態(tài),而是在這個注水平衡的過程中追求“和”的狀態(tài)。

  其實,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欹器,它無時無刻不在加水和溢出,這個過程,就是我們不斷努力,然后達到平衡和諧的過程。這一過程需要不斷求知、思索、取舍,只有把握好分寸,做到無過無不及,方可實現(xiàn)行中正之事、求中道之正、致中用之和的中庸之道。欹器半滿而正的特性寓意著為人處世既不能不及,也不要過頭,掌握好分寸,把握好尺度,做到盈而不滿,才是恰到好處。(韓文滕)




來源:中央紀委國家監(jiān)委網(wǎng)站